立冬,二十四节气之一,公历每年11月7日或8日,太阳运行到黄经225度时为立冬节气。立冬过后,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,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。习惯上,我国民间把这一天作为冬天的开始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立,建始也”,又说:“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。” 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,收藏入库,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。“立冬” 表示冬季开始,万物收藏,归避寒冷。
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:“一候水始冰;二候地始冻;三候雉入大水为蜃(shèn)。” 从此节气开始,水已经能结成冰;土地也开始冻结;三候“雉入大水为蜃”中的“雉”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,“蜃”为大蛤,立冬后,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,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。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。